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1个区、2个县,总面积1075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00.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20.35万人,城镇人口761.28万人,城镇化率74.61%。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西安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建制沿革
历史变革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建国以来,世界上已经有200多位国家首脑和政要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1957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馆,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比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对,只得放弃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韩建“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据李好文在《长安志图》中所绘《奉元城图》,四面仅各一门,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也不对称,城内建筑也无对称格局。市场集中在城内西北隅,有马市、羊市和秦川驿等。东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庙、察院等。马可波罗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历于此,写到:“城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种金锦丝绢……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
明代形成了今天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时称“王城”,后讹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钟楼,其位置也与元代的敬时楼和钟楼无异。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经提议迁都西安,不过他回到南京之后便病死。
清代西安城内设置依旧,但在城东北修建一座满族驻防城,在城东南修建了汉军驻防城,以及增加了钟楼西南的总督布院署等。庚子之变时,慈禧和光绪西逃驻跸西安长达一年时间。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占到总城面积约四分之一的满城被起义军攻陷并焚毁,成为西安城内的一处死角。
1921年冯玉祥第一次督陕,在原秦王府城(八旗教场)修改房屋,驻扎军队。
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曾经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
抗战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也开始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
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建都朝代
10朝说: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说:在10朝的基础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说:在11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晋(愍帝4年)。
13朝说:西周(约300年)、秦(144)、西汉(211年)、新朝(15年)、东汉(献帝6年)、西晋(愍帝)、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90年)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13朝是公认的建朝数。
14朝说:有两种情形:①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大夏王朝;②在13朝基础上加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说: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黄巢建立的大齐。
17朝说:有两种情形:①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②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
朝代 | 名称 | 都城位置 | 所居帝王 | 建都时间 |
---|---|---|---|---|
西周 | 镐京 | 丰镐遗址 | 周武王-幽王,共12王 | 前1046年-前771年 |
秦 | 咸阳 | 秦咸阳城遗址 | 秦孝公-子婴,共6帝王 | 前350年-前206年 |
西汉 | 长安 | 汉长安城遗址 | 汉高祖-孺子婴,共12帝 | 前200年-9年 |
新 | 常安 | 汉长安城遗址 | 王莽 | 9年-23年 |
东汉 | 长安 | 汉长安城遗址 | 汉献帝 | 190年-195年 |
西晋 | 长安 | 汉长安城遗址 | 晋愍帝 | 313年-316年 |
前赵 | 长安 | 汉长安城遗址 | 刘曜 | 319年-328年 |
前秦 | 长安 | 汉长安城遗址 | 苻健-苻坚,共4帝 | 352年-385年 |
后秦 | 长安 | 汉长安城遗址 | 姚苌-姚泓,共3帝 | 386年-417年 |
西魏 | 长安 | 汉长安城遗址 | 元宝炬-元廓,共3帝 | 534年-557年 |
北周 | 长安 | 汉长安城遗址 | 周闵帝-周静帝,共5帝 | 557年-581年 |
隋 | 大兴 | 隋大兴城遗址 | 文帝-恭帝,共3帝 | 581年-618年 |
唐 | 长安 | 唐长安城遗址 | 唐高祖-唐昭宗,共20帝 | 618年-904年 |
区划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由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安市设12个区,其中城区8个、郊区4个,城区未设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区下设有19个乡。
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将12个区和部分新划入的乡镇合并调整为9个区,定名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长乐区、雁塔区、阿房区、未央区、草滩区、灞桥区。
1957年4月撤销长乐、未央两区建制,市辖区减为7个。
1958年11月将长安、蓝田、临潼、鄠县划归西安市。
1960年撤销莲湖、碑林、新城区建制。
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鄠县划出。
1962年恢复新城、碑林、莲湖区建制。
1965年撤销灞桥、雁塔、阿房、未央区建制,辖地合并为一个郊区,市辖区减为4个。
1966年6月,将临潼县所属阎良镇划归西安市组建为阎良区,将咸阳市(县级市)划归西安市。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莲湖、阎良区更名为东风、向阳、红卫、东红区, 1972年恢复原名。197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咸阳市划出。
1980年3月,撤销西安市郊区,恢复灞桥、未央、雁塔区建制。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渭南地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地区所属户县、周至县( 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盩厔改为周至)、高陵县划归西安市,西安市共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7区,长安、蓝田、临潼、周至、户县、高陵6县。
1997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潼县,设立临潼区。
2002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安县,设立长安区,西安市共辖9区4县。
2008年3月7日,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撤销长安区王曲镇、鸣犊镇二乡(镇)的建制,设立相应的街道办事处,其行政区域不变,以原各乡(镇)政府驻地为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
2014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高陵县,设立高陵区。
2016年,国务院批复户县撤县设区,设鄠邑区。
2017年1月,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 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市1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644.56平方千米,人口约67万。
2018年11月,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10个镇(街)移交西安高新区托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地质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地貌
太白山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 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 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公里,年径流量为25亿立方米。
气候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然春季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雨水较多,冬季则显干冷缺少雨雪。全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
自然资源
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公里,地下热水可采储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秦岭山地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自然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计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为中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渭河平原主要为大田农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有兽类55种,鸟类177种,包括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秦岭亚种、鬣羚、大鲵、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金鸡等珍稀动物。
水资源
灞河
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公里,年径流量为25亿立方米。西安地下水储量估算,总计约19.91亿立方米。还另辟有较理想的水源基地。
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亿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万吨,加上地下水资源,市区日供水能力可达172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土壤
西安市土壤分布形成南北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黄褐土、褐土为代表,南部的秦岭山地以黄棕壤、棕壤为代表。据1980- 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个土类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计181个土种。土壤类型的复杂多样,为区内农作物的多品种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动植物
朱鹮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秦岭山地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自然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计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为中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渭河平原主要为大田农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有兽类55种、鸟类177种,包括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秦岭亚种、鬣羚、大鲵、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金鸡等珍稀动物。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境内已建立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
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公里,地下热水可采储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20.35万人,比2018年年末净增加19.9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21.46万人,占51.1%;女性人口498.89万人,占48.9%,性别比为104.5(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12.45万人,出生率为12.32‰;死亡人口5.59万人,死亡率为5.53‰;自然增长率为6.79‰。城镇人口761.2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61%;农村人口259.07万人,占25.39%。
民族
西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安市共有民族53个,其中少数民族52个,常住人口9.7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5%。在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有64216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28%。其他少数民族,10000- 1000人的民族有5个,分别是满族9928人、蒙古族3086人、朝鲜族1133人、壮族1201人、土家族1060人;1000- 500人的民族有3个,分别是藏族848人、维吾尔族690人、苗族655人;500- 100人的民族有7个;100人以下民族有33个,还有未识别民族29人。全市9区4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莲湖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有3.5万人,其中回族有3.2万人;蓝田县最少,有146人。
交通
公路
长安塔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
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陕西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铁路
西安站
西安是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2012年12月底,西安已开通至北京、广州、长沙、深圳、武汉、郑州、石家庄的直达高铁线路。
铁道线路有郑西高速铁路、西宝高速铁路、大西客运专线等。
火车站有西安站、西安北站等。
航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9万,为全国十大机场增速最快的机场。
从2009年3月开始,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项目总投资103.91亿元,将在现有跑道南侧建设长3800米,宽60米的第二条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飞行区达到4F标准,能够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际飞机。新建25.3万平方米的3号航站楼,规模为原有航站楼的4倍,建成后,新建的3号航站楼将和既有的1号、2号候机楼连为一个整体,并有摆渡车往返其间,方便中转旅客转机,各航站楼之间实现一体化交通。
地铁
西安地铁线路图
西安地铁,截至2013年底已开通1号线(蓝)、2号线(红)、3号线(浅紫)、4号线(绿),是西北地区首座拥有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同时也成为中国大陆第十个拥有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
截至2013年西安地铁运营两条线,运营里程45.9公里,西安地铁运营线设计覆盖西安市六个市辖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长安区),连通古城、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大城区,串起了西安市东西中轴线上的三桥、土门、五路口、康复路、纺织城,南北中轴线上的龙首原、钟楼、小寨等商圈,使得市区紧密联系在1小时经济圈内。
西安地铁2号线于2011年9月16日14时正式通车运行。
西安地铁1号线于2013年9月15日10时正式通车运营。
市内交通
- 公交
西安是全国创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的首批15个城市之一 ,现有公交巴士线路约280条,包括4条通宵运行线路。大部分普通城区公交票价1元,高等级空调车票价2元,市民使用西安城市一卡通长安通可以享受半价优惠,学生卡三折优惠。2012年3月,西安市采取缓堵措施,提倡公共交通出行,开始推行8条微型公交(3条已在运行),同时计划建设2条快速公交。2012年底,西安市更新和更换公交车750辆,使得总运营数量达到7500辆以上,公共交通出行率达到42%。
- 出租车
(一)排气量1.8L(含1.8L)以下车型(含新能源汽车)
1、起步价。由现行起步价2公里7元(含每乘次1元燃气附加费)调整为3公里9元(不再收取燃气附加费)。
2、基本公里运价。由现行1.50元/公里调整为2.0元/公里。
3、空驶补贴费。由现行的单程载客8公里以上,每公里加收公里运价50%的空驶费,调整为单程载客12公里以上时再行加收,每公里加收公里运价的50%。
(二)排气量1.8L以上车型
1、起步价。2公里9元(取消每乘次1元燃气附加费)。
2、基本公里运价不变:2.4元/公里。
3、空驶补贴费不变:即单程载客8公里以上,每公里加收公里运价50%的空驶费。
(三)计时收费
由现行静态候时收费方式调整为低速时距并计收费方式,在营运途中非因驾驶员责任时速10公里/小时,自动累计5分钟计1公里运价(7:00-9:00、17:00-19:00自动累计4分钟计1公里运价)。
(四)夜间计费方式不变,即23时至次日6时,起步价增加1元,每公里运价加收0.3元。
(五)细化计费单位
将里程计费单位由现行的每500米计费一次调整为每100米计费一次。
- 自由行包车
自助出游,包车或租车是刚需,传统的租车方式往往伴随着安全没有保障,收费不均等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线上包车平台的出现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以趣包车为例,它的所有车辆、司机都是经过严选的,保障出行的安全。收费公开透明,再也不用担心上当,受骗了。
经济
古今长安
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研究、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航天、航空工业中心,机械制造技转化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西安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城市之一。
2019年,西安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321.1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1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167.44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874.62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构成为3.0:34.0:63.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92256元,比上年增长3.9%。
2019年,西安市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066.1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019年,西安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持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21.1%。
2019年,西安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6.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2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
2019年,西安市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8.31万户,比上年增长62.6%。其中,新登记企业13.06万户,增长3.2%;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5.17万户,增长81.0%。
2019年,西安市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580.75亿元,增长4.3%。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7.99亿元,比上年增长8.3%。
2019年,西安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1%。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1.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5%,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43.7%。
第一产业
2019年,西安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9.71万亩,比上年下降2.3%;蔬菜种植面积107.72万亩,与上年持平;瓜果种植面积14.73万亩,下降1.3%;油料种植面积4.66万亩,增长1.1%;棉花种植面积0.12万亩,增长31.1%。
全年粮食产量139.90万吨,比上年下降1.6%,其中,夏粮70.63万吨,秋粮69.27万吨。蔬菜产量378.58万吨,增长1.3%;水果产量97.18万吨,增长9.0%。
第二产业
西安已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八大发展平台。
2019年,西安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68.86亿元,比上年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下降3.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7%。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9.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7%,汽车制造业下降1.0%,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9.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13.0%。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3%,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2.5%;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4.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6.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2.7%,占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为70.3%,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下降74.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4.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4.3%。
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单晶硅176.36万千克,比上年增长2.3倍;多晶硅1030.20万千克,增长2.0倍;锂离子电池1761.04万只,增长17.1%;光电子器件427.20万只,增长22.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740.80亿元,比上年增长7.7%。实现利润总额298.70亿元,下降16.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58.4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514.38亿元,增长15.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3467.90亿元,增长14.6%。所有资质等级企业签订合同额12669.45亿元,增长25.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34.7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8.4%。其中,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85.6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0.8%。非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9.13万吨标准煤,增长0.4%。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1068.14万吨,比上年减少130.98万吨。其中,非电力企业煤炭消费305.39万吨,比上年减少50.14万吨。
西安主要开发区和新区 | ||
---|---|---|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 西安曲江新区 |
西安浐灞生态区 | 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 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
西安国际港务区 | 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 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 |
第三产业
2019年,西安市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77.86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0.54亿元,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8.49亿元,增长5.2%;金融业增加值998.94亿元,增长7.9%;房地产业增加值729.52亿元,增长0.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768.82亿元,增长7.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45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2019年,西安市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74亿吨,比上年增长3.8%;货物运输周转量519.01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旅客运输总量2.63亿人次,增长1.0%;旅客运输周转量387.51亿人公里,增长6.9%。国际(地区)航线88条,境外航班通航架次23991架。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59.4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08.26万辆,增长10.3%。
2019年,西安市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79.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电信业务总收入146.53亿元,下降2.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50.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11.3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38.65万户。
2019年,西安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5.8%;餐饮收入增长7.7%。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网上商品零售额421.50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6.9%,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21.7%,增速高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1.5个百分点。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8%,化妆品类增长16.0%,金银珠宝类增长25.3%,日用品类增长3.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持平,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3%,通讯器材类增长2.3%,家具类增长22.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6%,汽车类下降5.5%。
2019年,西安市全年进出口总值3243.06亿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出口1730.21亿元,下降11.6%;进口1512.85亿元,增长12.4%。在进出口总值中,加工贸易进出口2030.88亿元,下降7.7%,占进出口总值的62.6%;一般贸易进出口657.65亿元,增长9.1%,占进出口总值的20.3%。主要进口商品有,机电产品进口1222.39亿元,增长11.3%;精炼铜进口61.75亿元,增长14.9%;矿砂进口32.45亿元,下降25.8%;医药品进口30.29亿元,增长17.9%。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出口1592.83亿元,下降11.8%;单晶硅片出口25.74亿元,增长6.5%;农产品出口18.68亿元,下降24.1%;有机化学品出口18.58亿元,增长6.1%。
2019年,西安市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0.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
2019年,西安市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340.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人民币存款余额23066.85亿元,增长10.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653.29亿元,增长14.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436.65亿元,增长12.8%。人民币贷款余额22264.12亿元,增长12.8%。
2019年,西安市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总额45228.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年末全市拥有境内上市公司37家,比上年新增5家,其中,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5家,比上年新增6家。上市总股本615.18亿股,总市值5667.12亿元。
2019年,西安市共有保险机构67家。全年保费收入5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给付142.37亿元,比上年增长8.8%。
社会事业
科技
西安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至2012末年,拥有各类科研及开发机构3000多个,各类独立科研机构460余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测试中心231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万人,两院院士55人。
2019年,西安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3673家,比上年增加1053家。全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1364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7237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9297件。
文化
2019年,西安市博物馆(不含民营)128座,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28处。公共图书馆14个,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5个。地市广播电视台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座。电视及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83个,其中,举办国际性会展活动68个;全年参展参会人数278万人次。
卫生
2019年,西安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011个,其中,医院35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4个,卫生院118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22万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3.85万人。各类卫生机构床位7.25万张。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 西安交大医学院一附院 |
西安交大医学院二附院 | 西安交大口腔医院 | 陕西省人民医院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 陕西省生殖保健中心 | 陕西省肿瘤医院 | 陕西省妇幼保健院 |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 | 西安市第一医院 | 西安市第四医院 | 西安市中心医院 |
西安市儿童医院 | 西安市中医医院 | 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 | 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 |
西安市胸科医院 | 西安结核病医院 | 西安肿瘤医院 | 西安长安医院 |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 | 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三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五一医院 |
西安武警骨科医院 |
体育
2019年,西安市全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展示表演和竞赛活动共计300项次,体育社团举办和承办体育赛事300项次,其中,国际性和全国性赛事28项次。更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72个。全市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958名。我市培养输送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各项比赛获得金牌72枚、银牌63枚、铜牌60枚。
通信
西安邮政是全国六大通信中心(区号029)和11个一类邮件转口局之一。西安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数据与多媒体等多种通信手段,覆盖全市城乡,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数字西安”正在建设之中。西安电信宽带多媒体城域网已经覆盖西安城区90%以上的区域和郊县40%以上的区域。
西安是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中国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西北五省的网络核心中枢,同时,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必由之路,拥有最大的网络传输线路。西安交通大学也是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西北总结点,是第二代互联网的西北中枢,在西安建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
西部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于2002年投资建设的工程,是中国电信规划的全国四大IDC枢纽之一。是面向国内、国际各类型企业、事业客户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器托管、带宽租用以及灾备中心建设、应用服务外包的超大型互联网数据交换中心。
教育事业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是西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西安的教育资源丰富,在西部地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西安是科技发达、创新力强的城市。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各类独立科研机构66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行业测试中心44个,在校大学生63.22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77余万人,每年硕士、博士毕业生1万人以上,有45名两院院士,拥有许多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0.92%,列全国第一。全市18岁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居全国第一。这里聚集了中国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五号、六号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箭载计算机和遥感装置等,都是西安研究制造的。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2772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
截至2019年,西安市高等教育学校7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63所,成人高等学校12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37.36万人,毕业生39.68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学生73.86万人,毕业生19.18万人。另有研究生培养机构43所,在校学生13.20万人,毕业生2.86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西安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98.3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9.04万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2.6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9.9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6.89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52.68万人。年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35.31万人。
人民生活
截至2019年,西安市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4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50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8元,增长9.8%。
历史文化
方言
盛行于关中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以关中话,即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中原官话之一陕西话,虽然深受普通话影响,但还是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词用法。
宗教
- 佛教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长安,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截至2012年,西安有佛寺百余所,僧尼约700人,信教群众约8万人。在中国和东南亚影响深远的八大宗派中,有六个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论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唐朝时,日本空海大师来长安学佛,并学习中国文化,被誉为中日民间交往的友好使者。其他寺院如青龙寺、兴教寺、草堂寺、隋仙游寺、藏传佛教寺院广仁寺等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 道教
道教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顺帝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全市现有道教宫观27所,道教职业人员约200人,信教群众约5万人。影响较大的宫观有周至县楼观台(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宫、户县重阳宫(该宫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全真教派的发源地,位于户县祖庵镇),临潼骊山老母殿,户县财神刘海故里,户县钟馗故里遗址。
- 基督教
基督教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算起,传入西安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基督教的大量传入并有较大发展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西安市现有基督教礼拜堂点138处,教职人员372人,信教群众8.3万人。建于唐代的基督教景教大秦寺,位于周至县终南山下,楼观台西侧,该寺现仅存一古塔,影响较大的基督教堂有南新街礼拜堂、东新巷礼拜堂等。
- 天主教
西安市现有天主教堂点94处,教职人员297人,信教群众近6万人。影响较大的教堂有五星街天主教堂、糖坊街天主教堂、高陵县通远镇天主教堂、周至县天主教总堂、户县围棋寨天主教堂、户县北市天主大教堂等,在秦岭户县境内还有西北著名天主教朝圣场所-十字山等。
-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传入西安,有1300多年的历史。全市现有清真寺21所。影响较大的寺院有化觉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等。
戏剧
秦腔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是中医的鼻祖。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
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绘画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的60年代,一个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西安美术团体,在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他们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人称“长安画派”。
风景名胜
旅游景点
多彩长安城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安的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西安自然生态优美。位于西安南面的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公园”,是中国地理和气候的南北分水岭。2009年秦岭终南山成功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为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举世瞩目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也将在西安举办。
西安境内现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