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李谦增长篇纪实文学《远航》新书发布会在庄里道德讲堂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参加发布会的领导纷纷登台,从不同角度对《远航》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点评,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文学与艺术的盛宴。本次为大家分享富平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康凯鹏同志在发布会上的讲话。
康凯鹏:在身边寻找榜样
——在纪实文学《远航》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今天是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杏花含苞,蜂蝶将舞。此时此刻,我们齐聚庄里镇道德大讲堂,共同见证凝聚着大爱与奉献的《远航》的诞生。这部由富平作家李谦增倾心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如实再现了公益大使闫磊数十年坚守初心、躬耕公益的非凡历程,这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一曲时代精神的赞歌。
一、主人公闫磊:从边防军人到公益大使
今天的主人公闫磊,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其中许多故事已经写进了这部《远航》之中。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他的童年时光、军旅生涯、闯荡江湖、投身公益,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里无不融入他的一次次抉择,让我知道并认识了熟悉而陌生的闫磊。这些内容大家在书中已经看到,无需再此赘述,然而他的公益之路确实并非坦途,他的这份坚守也根本不属于一个常人。
遥远的阿里,冷如冰崖,洁如白雪,虽寸草难生,却生长浓浓温情。闫磊的黄金四年在雪域冰川,陪伴他的是那里的高原白、军营绿,而他获取的却是那里的刚毅与情怀。
古老的庄里,漆沮滋润,地肥土沃,柿饼享誉九州,无不源自“柿子的黄花和豆果”。柿花没赶上盛春,总是在初夏的浓绿里悄悄绽放小小的黄花,历经酷暑、历经干旱、历经时光的洗礼,方能由小到大,由涩变甜,完成一颗柿果的极致。
二、作家李谦增:从平凡故事到培根铸魂
《远航》的作者李谦增来自富平曹村,是我的同乡老哥,也是一位“左手耕田、右手执笔”的乡土作家。他用三年时间深入走访,以鲜活质朴的语言还原了公益大使闫磊这一时代楷模形象。书中不仅记录了主人公的善行义举,更追溯其家族三代的家国情怀,从祖父的革命经历到闫磊的红色传承,展现了“弘善”与“信仰”的代际延续。
《远航》这本书,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本来有好多话要说,但因时间关系,我特借用富平慈善家协会刘智杰会长在该书《序言》所概括——语言简洁朴实,生动细腻;叙述繁简得当,张弛有度;整体架构严谨,布局合理。也希望广大读者,尤其文学工作者,也能从本书中汲取各自不同的益处。
前两天,读到一位网友的《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他看后给他留言道,“写作,少年时是一种向往;青年时变成了嗜好;中年时,当把自己写成了作家以后,又觉得写作是在还债,至于欠谁的已经无关紧要;或许再过几年,当我们走进老年的时候,更希望写作,能成为解脱,成为释然……”这既是我对这位网友的回答,也是送给李谦增以及所有倾注文学之人的同仁的寄语。
三、闫磊的远航:是用萤火照亮时代
《远航》的出版,恰逢其时。这部作品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公益人的坚守与普通人的善意,照亮了这个纷杂而看似繁荣的时代。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是独善其身的精致,而是兼济天下的胸怀。正如书中所述,闫磊创办的“嵘耀实业”项目,助力退役军人扎根乡土创业,既守护家庭温情,又推动乡村振兴,这正是“小善汇大爱”的生动实践。贾平凹的小说《带灯》中,主人公原名叫“萤”,也就是萤火虫的“萤”,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作“带灯”,以示像带着一盏灯在黑夜中巡行。其实,闫磊又何尝不是如此?
音乐大家赵季平曾说过,“一条路往黑地走,会越走越明。”我听了这句话,因为它是送给我的,今天见了闫磊,见了在座的各位,我更觉得,这句话是说给有心干事的每一个人。
闫磊的公益事业的艰辛是必然的,同时他的前面也未必不是一片光明。只要方向明确,我们需要的是方式和方法,需要的是同道者相互团结的温情和力量。
同时,《远航》的诞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著名作家党益民将军题写书名,到丁德福将军作序;从公益志愿者地奔走,到爱心人士的募捐——每一份力量都让这部作品承载了更厚重的意义。今天,我们不仅是在为一本书庆贺,更是在为一种精神立传、为一个时代注解。
各位朋友、同仁,让我们以《远航》为起点,将书中的大爱精神传递下去。愿每个人都能成为“微光”,照亮他人,温暖社会。正如闫磊所言:“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所有人的力所能及。” 让我们携手,让善的航船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谢谢大家!
康凯鹏 ,陕西富平人,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结业,陕西省作家协会、编剧协会会员。现任渭南市作协理事、富平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富平县志》编辑。出版有长篇小说《贾岛传》《破晓》、散文集《拾麦穗》、中短篇小说集《青梅竹马》、古籍校注《受祺堂诗集校注》(原著【清]李因笃),编著多部志书、年鉴和诗文集。先后有10余部(篇)文学作品获得省市级以上文学奖。 内容举报